据新华社电 中储粮总公司3日发布数据显示,截至粳稻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期结束,全国主产区累计完成粳稻托市收购1357.57万吨,收购数量再创历史新高,有效防止了农民“卖粮难”现象。
从报导数据清楚反映了国家对维护粮食安全的力度之大,其实所谓最低价托市收购,无外乎就是在一个较高的基准价上收购当前农民手中的余粮。目的是维护农民利益,防止因成本、人工费用相关生产要素的的总成本高于粮食出售的收入,或粮食销售收入与种成本差价太少,农民无利可图,从而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,即该种政策是保护农民利益,是一项惠农政策。另外,最低价托市收购的网点延伸至各乡镇,收购网点多,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卖粮不方便问题。
据介绍,在秋粮收购面临的仓容不足、监管压力巨大等情况下,中储粮总公司紧急落实国家下达的200万吨简易罩棚仓建设计划,在3个月时间完成建设并投入秋粮收购。作为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主体,中储粮进一步完善对委托收储库点的监管流程和手段,并在收储矛盾较大的地区,开展租库收储,引导农民均衡售粮,做到应收尽收,防止出现农民“卖粮难”,满足了农民售粮需要。
中储粮作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主体,在执行国家粮食政策方面义不容辞。目前,中储粮参与市收购,解决了打白条、压级压价收购、无理克扣等行为。此举,带给农民不但是经济上收入增加,也一定程度解决了农民售粮怕被坑的顾虑,收购更加公开、公平、公正。
总得来说:国家粮食政策力度大,重视程度空前,带给农民的是实惠,解决农民销售困难,保护了农民利益。
暂无评论